
大果五味子成熟果實 版納植物園供圖
最近,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中心民族植物展示組工作人員黃天萍和張淑紅前往紅河州河口縣云南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國家級二級保護植物大果五味子的野外回歸活動。
回歸小苗來源于同一個母本,該母本于2001年由在河口蠻耗沖天樹采集的種子萌發成活,于2013年定植在藤本植物園,2019年第一次開花,2020年第一次結果?;貧w活動得到當地保護區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場地選擇在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回歸的小苗數量40株,長勢良好,株高達60cm。

大果五味子的雌花 版納植物園供圖

大果五味子的雄花 版納植物園供圖
五味子科五味子屬約30種,主產于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僅1種產美國東南部。我國約有19種,版納植物園目前收集了已明確鑒定到種的五味子屬植物8種。大果五味子于2011年發表,因其分布范圍較窄,種群數量少,生境脆弱,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級重點保護植物。
由于人為干擾及植物自身特性等原因,野外種群出現衰退的現象,急需開展拯救性保護工作。時隔21年后大果五味子再次回到原生地,將進一步增加大圍山保護區大果五味子野外植株數量,促進野外種群恢復,對穩定大圍山生物多樣性具有一定意義,也為下一步對大果五味子有效保護和科研工作展開打下堅實的基礎。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系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